人工赤峰关节置换的寿命:人工关节置换是利用金属、聚合物聚乙烯、陶瓷等材料,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、结构和功能,制作人工关节假体,通过外科手术植入人体,改善患者关节功能,减轻疼痛,恢复运动,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术方法。对于终末期骨关节炎、类风湿关节炎、股骨颈骨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。现在,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手术有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,成功率都在90%以上。
假体材料和设计工艺在百年置换手术发展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。现在的人工膝关节是用高科技钴铬钼合金和UHM-PE衬垫制造的,而人工髋关节则多采用生物陶瓷材料。
义肢的使用寿命
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工程实验室曾对假肢的寿命进行过一次研究:他们把假肢装在尸体上的人造关节放入生物溶液中,用60公斤的重力载荷模拟人体的运动,而在相当于10年的运动中,聚乙烯衬里的磨损只有0.2毫米。也就是说,需要100年的时间,才能达到磨损5毫米而造成的内衬损坏!尽管这仅仅是实验室研究的结果,实际使用年限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,但手术方法和技术的日益进步,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视,术后抗生素的规范使用,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治疗的规范化个体化,都使术后并发症逐渐减少,使用年限逐步延长。
对8117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,对其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,结果显示,90%的人工膝赤峰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保持在90%以上,84%的患者使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至少超过15年,78%的患者超过20年。有研究资料显示,90%的髋关节置换假体在术后10年内不需要翻修手术,在术后25年内假体的存活率达到80%。
导致假体不能再使用的主要原因是:骨溶解性假体松动占69%,关节不稳定占14%~15%,感染占5%~7%,假体周围骨折占5%,其它5%。
通过分析翻新产生的原因,可以把影响假体寿命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:
病人因素
肥胖症、骨质疏松症、术前下肢内外翻畸形程度、关节活动功能、下肢骨性结构发育异常、骨缺损程度、是否合并影响下肢肌力的疾病等,都会影响术后假体存活。这类病人,手术难度较大,术中遇到复杂情况的可能性较大,放置假体的位置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,对下肢力线的矫正有较大影响,加速假体的磨损。
操作因素
术前评估和制定手术方案不能与病人的个人情况相结合。手术技巧受限,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被破坏,无法重建其生物力学功能。
人工因子
人工关节替代材料很多,既有进口又有国产,我们认为,不一定贵的就是好的,没错。每名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假体类型和材料。
手术后因素
术后病人需要专业的康复方案,指导他们进行功能锻炼。手术后恢复差,造成肌肉萎缩,导致关节不稳定,假体更容易受伤。动作过多,关节姿势不当,如常有下蹲、盘腿、压腿等,也会造成假体局部过度受力而磨损。不适当的运动还会增加损伤风险,导致假体周围骨折。
传染。
关节炎是关节假体使用中威胁大、最凶险的因素,一旦发生术后感染,造成关节疼痛、功能障碍,往往是灾难性的;如果关节炎控制不住,只能做翻修手术,甚至取出假体,都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虽然影响人工关节使用时间的因素有很多,但人工赤峰关节置换医院仍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。
病人在专科医院的关节外科做了关节置换手术后,要想尽可能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,应做到以下几点:
应充分相信假体的质量和种类,合格的关节外科医生会严格根据患者自身情况,选择合适的关节假体,其质量完全可以满足自己正常使用的需要。
要高要求、严要求、控体重,并根据康复医生的建议,进行适度、准确的术后功能康复训练,选择适当的运动,不做有损关节寿命的动作,减少损伤的可能性。
防止多种潜在感染。如在术后,身体任何部位均有感染症状,不可忽视,需尽早到医院进行相应治疗。如手术部位有红、肿、热、痛、功能障碍,应立即到关节外科门诊诊治,对假体周围感染做到早诊断,早治疗。